| |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大约在四、五十万年前,地处山东丘陵、频临渤海的这片古老而广阔的平原上,在古淄水、古济水和黄河的交汇冲积之处及成片的沼泽水叉之间,生长着茂密的草木和蒲苇。各种动物奔驰在这片茫茫的原野上,栖息在海河旁的草木丛中。东夷族先民们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便结伙成群,渔猎觅食,磨制骨针、石器,从事劳动,与大自然进行搏斗……这是个远去的时代,即旧石器及其以前的时代。旧石器时代之后,新石器时代到来了。这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里,广饶的先民已由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渔猎劳动进入了原始农业生产阶段,过起了比较长时间稳定的定居生活。磨制和使用的石器,品种也有所增多,其体形较大,通体磨光,制作得也都比较精致。
在广饶县境内,考古发掘发现了傅家遗址、五村遗址、营子遗址、钟家遗址、西辛遗址、东水遗址、寨村北岭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就有9处之多。这些遗址的发现和文物的出土,有力地展现了
广饶先民在新时器时代的分布状况及其生产工艺、生活居住、丧葬风俗等情况。在一个区域不大的范围内竟发现有如此多的史前文化遗址,这在齐鲁史前文化史上乃至中华史前文化史
上都是少有的。其中傅家遗址最具有代表性。这是一处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大汶口文化”鲁北型遗址,据今已有5700多年的历史。
傅家遗址的特点是:面积大(约3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包含物丰富(仅从其174平方米的面积中就发掘出建筑遗址、窖穴和灰坑50多处,墓葬204座,各种石器、铜器、陶器、骨器等350余件),原始文化特征突出并具有地方特色(如双人叠葬墓,这种葬式在考古学上还是首次发现)。经国家和省考古研
究所专家们鉴定,傅家遗址为“大汶口文化”的一种新的类型。它的发现,填补了整个鲁北地区史前考古工作的空白,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同时,也为我国“大汶口文化”的起源、类型、分布等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在标为392号的墓主颅骨上,其右侧顶骨的靠后部位有一直径为31×25毫米的近圆形颅骨缺损,经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和医学界著名专家共同鉴定,认为系人工开颅手术所致,且术后存活时间较长。成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在傅家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还有玉璧、玉镯、玉坠和骨笄等装饰品,其线条流畅、圆润,彰显出广饶先民的创造智慧和艺术天才。
由此可见,广饶先民所创造的这一独具系统、独具风格特点的史前文化,也是中华五千年古文明史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