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桓景盛世与柏寝台

桓景盛世与柏寝台

关键词:柏寝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历史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dgr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12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东夷族先民依赖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比其周围地区优先发展起来。经过三皇、五帝到夏商时期,从泰山脚下到渤海之滨,已遍布了东夷族部落。氏族聚居,古国林立。史载其族国有135个之多,而由东夷族氏族部落发展为国的就有107个,夏氏后国和夏世侯伯之国13个,商
氏后国和商世侯伯之国15个。在这众多的古氏族国中,尤以分布在临淄、广饶、博兴一带的蒲菇氏国(今广饶县大码头乡高岗村西有蒲姑央子)和曲阜一带的奄国为东夷族中势力最大的两个氏族国。公元前1056年,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后,便把东夷族的蒲姑地和奄地分别封给了周王朝中最强有力的人物姜太公(他本是东夷族人)和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由此建起了齐、鲁两大侯国。他们以其强大的势力虎踞齐、鲁领地,雄视列国。

   特别是齐国,是姜太公开国之地。当时就地盘来说并不算大,主要包括今淄博、东营两市和博兴县南部等临边地区。他面对此地“地泻卤,人民寡”,草莱未辟,莱夷侵扰,北狄未服等处境,进行了一系列的治国修政措施。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由是,人民多归齐,齐国才逐步成为大国: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春秋时期,即公元前685年在今广饶地面上进行了一场齐、鲁“乾时之战”,齐公子小白做了齐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乃不避管仲的一箭之
仇,任管仲为相。管仲主持国政,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进行了改革。尤其重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较早使用铁制工具、发展农业、桑蚕丝织业等经济的同时,注重发挥其濒临渤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鱼盐经济。“煮海水为盐,正而积之,十月至于正月成三万钟,公使粜之,得成金三万斤。而国兴霸,夫此一海也”。瞧!在今广饶这片土地上,煮盐一冬天,便可使齐国国库增金三万斤,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历史上人们把齐国称为“海王之国”。齐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在军事上的强大,“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政治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管仲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勇敢的改革家。他的经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富民强国。在实践上,他又把今广饶地面划为齐国的“经济
特区”,以获取鱼盐之利来增强国力。

     齐桓公十年(前676年)左右,在盛产鱼盐的这个“经济特区”内修筑了一座气势雄伟的柏寝台(其台残墟遗址至今犹存),亦称桓公盟台。借此以会盟诸侯,列展铜器,祭祀大海,商讨国是。并同会盟的诸侯登台观光,展现齐国强盛的泱泱大国之风。到了齐景公执政时期,又任用晏婴为相,更加重视商贾、外交等事业的发展。执政近60年,国家昌盛,引人注目。人们把齐桓公、齐景公执政时期,并称为“桓景盛世”。齐景公与晏婴等齐国要人,在乐师田开的奏乐声中,多次登柏寝台,还望其国,深表感叹。由此,柏寝台亦成为广饶境内的古代八景之一。明代人作《齐霸盟台》诗赞云:“筑台当日费蒸炊,台就纷纷事简书。礼讲诸侯咸萃聚,义招五禁总倾轮。器盈仲父功初著,心怠威公业已疏。下马不堪重吊古,断垣残碣一丘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546-6215399 13325043222 传真: 邮箱:guangrao365@163.com
地址:广饶县新天地商务中心901号 邮编:257300
Copyright © 2004-2025 东营知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